餐饮巨头纷纷涨价,要跟风吗?
2025-01-06 09:36

回顾2024年底,各大餐饮品牌的动作不断。继蜜雪冰城涨价后肯德基也于一周前宣布涨价,这是肯德基时隔两年进行调价。

具体为部分产品价格有所上调,平均涨幅2%,最高涨2元。但此次的调价为了“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高的用餐选择,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顾客的消费习惯和忠诚度”,“疯四”特惠、OK单人餐、儿童餐等套餐维持价格不变。


消息一出立即登上热搜,引起广泛关注,许多消费者都把目光投向了同类西餐品牌,但其实像麦当劳和萨莉亚早已经涨过价。


2023年麦当劳有过两次调价,1月时“1+1随心配套餐”涨价1元,12月部分产品涨价,平均价格上浮3%。萨莉亚则是在今年的7月份迎来涨价,部分菜品价格上涨1~2元不等。那么,这些餐饮品牌接连涨价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为何“涨价”?


以往,为了吸引顾客抢占市场份额,商家们“各显神通”,在不同的维度上进行全面的“卷”,力求进店就有“打卡欲”出门就想复购。通过降价来吸引客人的价格战成为了最常见的手段,只为提高自己的性价比,从而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

结合多个餐饮品牌的回应来看,涨价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成本变化,以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回顾2024年,食材市场也在经历着大变化:猪肉价格的变化、蔬菜受季节、气候影响起伏频繁,以及偶有的米面粮油变化,这些都给成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除此之外还有不断上涨的房租,和不容小觑的人力等成本。而通过涨价,恰恰是提高利润率的方式。


以及各品牌要适应消费者对于食品在安全和健康方面的要求,比如在保证口味和价位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等,这些都无疑增加了运营的压力。因此,为了维持原有的品牌价值、保证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适当的调价成为了必然之举。


拒绝非理性价格战


难道曾经拼尽全力“内卷”的餐饮品牌,如今都纷纷折戟,只能靠涨价求生存了吗?其实不然,像西贝、喜茶、杨国福、星巴克等一众品牌都已喊出“拒绝低价内卷”,投身于在品质、特色与体验的精耕细作。

对于消费者来说偶尔的合理涨价,若伴随着品质升级,如菜品分量更足、食材更鲜,大家并非不能接受;但若是单纯“割韭菜”式涨价,必然被市场唾弃。如今信息透明,点评网站、社交媒体上,一家餐厅的口碑转瞬即逝。


但以上品牌的涨价也并不意味着大家能一味的跟风,对于一些品牌来说降价后仍不受影响,是因为顾客认可其价值,涨价也视作品质保障的代价,愿意买单。反之,有的品牌若是贸然提价可能会面临因缺乏特色与口碑,客流量锐减的境地,陷入两难。



   总结   


综上所述,不妨将此次涨价看作是由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信号。未来,能继续深耕品质、精准把握消费者心理、灵活应对成本变化的餐饮品牌,仍然有望穿越周期。


而那些固步自封、盲目跟风涨价的,或许才会真正被市场浪潮淹没,在顾客的眼中“消失”。各位餐饮人们,你们的餐厅有涨价的打算吗?

餐饮巨头纷纷涨价,要跟风吗?

旺销菜谱、餐厅经营案例

餐饮学习、考察培训活动就在东方美食APP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