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中国有超过70000家日本餐馆,其中在香港有大约4000家。据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董陈强透露,因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导致香港的日本料理店生意下滑,预计中国的日本料理店数量也将大幅减少。

其实,不止是日料受到波及,人们现在关注的问题是海鲜到底还能不能吃了?中国的海产品产量在全世界是遥遥领先的,海鲜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沿海地区居民难以割舍的美味。海鲜的种类繁多且做法多种多样,成为很多餐厅都必备的菜肴,更是诞生了许多爆款菜品。海鲜火锅、海鲜水饺等更是直接可以支撑起一家店。
海鲜的食品安全萦绕着大家的心,这两天有关“海鲜”话题的讨论更是屡屡登上热搜。前有“从日本进口的海鲜还能吃吗”、“中国沿海的海鲜还能吃吗”后有“韩国多个海鲜市场几乎空无一人”,这些话题讨论度都相当高。
因为人们担心,一旦环太平洋海域的优质渔场被波及,海域里的海产品也会受到影响。毕竟一旦食用被放射性元素污染的海产品,就可能造成内照射(体内污染),从而诱发放射病,增大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即使是低剂量的辐射暴露,也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例如基因损伤。
不过,就目前人们所关心的餐桌上的“海鲜问题”,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魏方欣认为,民众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过度担忧,“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基本都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江苏疾控也针此问题在24号做出解答,首先中国海关总署之前明确表示,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都)食品,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强化监管,严格实施100%查验,持续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监测力度,严防存在风险的产品输入。海关还说,将视事态发展及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消费者餐桌上的安全。同时,8月24日起,港澳禁止日本10个都县区食品进口。
不可否认,福岛核污水排海也可能会使我国沿海地区受到一定影响,即便是国产海鲜,如果是在被核污水污染水域,肉质依然可能含放射性物质,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开展监测,满足标准后方可食用。但有污染风险不代表绝对不能吃。
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已经对日本进口食品出台较为严格的检测标准。进口日本部分地区食品、饲料等要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与原产地证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对进口的食品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口。2012年至今,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已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
各位餐饮人们,你们有什么新想法吗?又准备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