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精准化,自助餐回归忙开店
2022-10-10 09:57
自助餐之所以流行,与社会环境及消费心理有很大关系。自助餐厅倒闭,与被“吃垮”没有太大的关系。高性价比、食物丰富、选择自由、能吃回本是消费者选择自助餐的主要理由。

不过,截至2022年1月,我国共有超过三万家公司经营自助餐厅,但只有三分之一的公司业务还在进行。自助餐厅是不行了吗?不,疫情对餐饮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客流和翻台支撑的自助餐首当其冲。而现在自助餐厅正以新的模式重回大众视野。




01
自助餐厅多式多样
选择性强、性价比高是优势

“敞开吃,想要吃回自己的钱”是比较真实的消费心理。其实很多自助餐厅不是因为消费者吃垮才倒闭的,真正的原因是消费者不来了。自助餐厅和消费者相互算计的“零和博弈”,导致消费者没有获得感。

“选择性强、性价比高是自助餐的优势,但也弥补不了成本过高、浪费太大的问题,很多自助餐店不是被吃垮的,而是被过高的成本挤垮掉的。”比格披萨创始人赵志强表示。




必胜客沙拉吧是中国最早推出自助服务的餐厅之一,属于自助形式,给消费者一个巴掌大的沙拉碗,但每个人只能拿一次,并不是无限量续加,于是有人发起“沙拉塔”这种堆叠方式,在唯恐吃亏的消费者群体中迅速风靡起来,甚至在网络中出现了堆叠“沙拉塔”教程。

十多年前,深圳美食圈流传着“自助餐四大天王”的说法:“东邪四海一家、西毒大饱口福、南帝金钱豹、北丐领鲜环球”,不过现在只剩东邪四海一家了。




提到中国的自助餐就绕不开金钱豹。20世纪90年代初,金钱豹餐厅诞生于中国台湾。2003年,进入中国大陆,2010年,金钱豹的年营业额接近9亿美元,每年接待近500万客户。金钱豹鼎盛时期,在全国开设了26家连锁店。




各种中西餐档口出产的食物可以免费食用,包括哈根达斯,当时被认为是冰淇淋中的奢侈品。金钱豹是“高端”餐饮的同义词。2013年1月,中央电视台曝光了“假鱼翅”事件,金钱豹榜上有名,也打开了它使用劣质食材的魔盒。金钱豹甚至出现了重大的内部贪腐问题,2017年倒闭。




近日,丰茂烤串在北京开出首家“日式自助烧烤店”,套餐共三档,分别为119元、159元和259元;贤合庄推出“火锅+海鲜+卤味+甜品小吃”的24h自助餐。火锅品牌上海的味之绝美蛙鱼头、长沙的辣斗辣火锅等尝试在部分门店上线自助套餐。

02
主题自助餐来临
自助餐出现新消费需求

自助餐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时代,新的消费需求时代已经来临:低端自助餐需要性价比,高端自助餐需要消费体验。




主题性自助餐抢得先机,披萨自助餐、素食自助餐、牡蛎自助餐、烧烤自助餐和饺子自助餐等,主打自己的特色,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所谓放题,即日式自助餐。上井是日本料理放题餐厅集团,2020年,上井的餐厅数量在中国日本料理放题餐厅市场排名中位居榜首。集团在中国经营46家上井和一家俩俩和牛。




比格披萨是一家老牌的披萨自助餐厅,创立于2002年,长期保持大众消费定位,以直营+加盟的方式进行布局,目前有100家店左右。创始人赵志强表示,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自助餐慢慢进入一个“由多到少”的阶段。“现在消费者选择的不是花钱了就拼命的多吃肉,而是我选择你是因为我喜欢吃你家的披萨,而且你又有那么多的饮品、沙拉,又有冰淇淋,又有那么多的小吃可以让我选择,是符合这个逻辑的。”




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都让自助餐厅的消费者进行了分层。消费者会选择“准确定位”餐厅,喜欢海鲜的会去海鲜餐厅,喜欢吃肉的会去烧烤餐厅。便宜已不是消费者的主要选择,即使价格再便宜,没有性价比,消费者也不会上门,如果大规模购买使用劣质食材,同样会导致许多消费者将该自助餐厅纳入“黑名单”。




餐厅自助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餐饮店推出的“正餐+自助”模式,也是以另一种方式取悦消费者,但做的好的餐饮企业不多,原因在于生意好的餐饮店,“正餐”模式已经忙不过来,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加自助。“正餐+自助”模式更多的是引流,需要规模效应才能实现赢利。

比格比萨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小店模式,通过缩减门店面积、提高地效的方式控制运营成本,比如把门店做到200-300平方米,把菜品做到100多个。




对于自助餐出现的新消费需求,应引起餐厅的重视。不过做正餐和自助餐的运营方式是不一样的,包括消费人群的不同;食材供应链的不同;菜品制作的不同;服务形式的不同;餐厅氛围打造不同;结账形式不同。

消费精准化,自助餐回归忙开店

旺销菜谱、餐厅经营案例

餐饮学习、考察培训活动就在东方美食APP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