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食记·成都肥肠粉”完成5000万A轮融资,主要用于直营门店拓展、组织体系优化、数字体系建设、品牌营销强化等方面。
从品牌店招中可以发现“成都肥肠粉”是其招牌产品,肥肠粉是以红薯粉为主要食材,以肥肠作为浇头的特色美食。肥肠粉与火锅、串串是成都知名度较大的特色美食,具有很好的辨识度。
作为成都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甘食记有着109年的历史。2008年,甘食记第三代传人甘乐将其注册为品牌,并担任公司董事长。甘食记一直坚持“手打鲜粉”,主打以肥肠粉为招牌的“成都粉”矩阵,同时搭配锅盔、冰粉、抄手、川味面等“成都小吃”矩阵。
甘乐表示:“要说甘食记最好吃的是什么,无疑是肥肠粉,因为这是甘家三代传承下来的手艺,但是要做大,不能仅仅靠肥肠粉”。
2008年,甘食记在开出“成都文殊院”首店后,一直深耕成都本地市场,2020年,开始进入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北等全国市场。截至2021年年底,甘食记全国门店数量超过100家,2021年,甘食记新增门店60家,主要得益于2020年启动的加盟模式。招牌肥肠粉(包括麻辣肥肠粉、骨汤肥肠粉),卖出500万份,年服务人次大于1000万。数据显示,甘食记人均客单价30元左右,产品平均毛利率65%,全国店铺平均月营业额40万元,月地效6000元,月人效4万元,每天翻台率9次。
在门店模式上,甘食记不断迭代、打造超级门店,形成了“超级获客”、“超级运营”和“新零售增量”的三大赋能体系。其中,超级获客,通过“高效点餐动线”、“高势能视觉引导”、“高感知场景营造”实现高获客、高传播;超级运营,通过标准化、数字化、系统化的建设,实现高复购、高坪效、高人效、高翻台率、高消费者口碑和精细化成本管控;新零售增量,通过线上化、零售化,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更远距离的辐射,实现更高业绩增量。
全国主做肥肠的餐饮店很多,也有很广泛的消费人群,但大多数是夫妻店,连锁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其实,肥肠类产品容易做成标准化和连锁化。比如,甘食记在供应链标准输出方面,除新鲜蔬菜外实现物料全配送外,输出给门店的食材占比达到80%,粉类在全国范围内消费人群的适配性极高,加上肥肠的爆品,使得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尝试。
重庆的晓彭肥肠鸡在完成重庆主城区的直营布局之后,开始扩张。2018年,创始人莫锦重庆市中心解放碑垂直距离不足一公里的临江门大井巷附一楼的100平米社区店开出了“晓彭肥肠鸡”,现在,晓彭肥肠鸡在重庆主城开出了8家直营门店,外地开出50多家加盟门店。莫锦表示,在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用户需求的市场里,经营者只需要满足好用户的需求即可。
肥肠鸡就是特色产品,“好吃,稳定的好吃!”肥肠鸡的核心食材是两个,一是肥肠,二是鸡。对于肥肠来说,莫锦亲自到全国各地的屠宰场找肥肠,向大师寻找肥肠的清洗制作技艺外,委托国内外著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帮助研究肥肠,摸索并制定了自己的肥肠使用标准。
聚鑫鹏酸菜肥肠把“把酸菜肥肠卖给不吃肥肠的人”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改良湖南常德的传统菜肥肠钵,使之成为了爆品,目前其在全国拥有了18家门店。红色店面、白字招牌显得非常醒目和喜庆,店内灯光明亮,木架顶饰,竹制灯罩,原木桌椅,强调舒适性。鑫朋酸菜肥肠选用散养土猪大肠,搭配新鲜的拆骨肉,加入自制的特调豆瓣酱和老坛酸菜,用老生铁锅炖制。
肥肠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比如北京卤煮火烧、鲁菜九转大肠、贵州肠旺面等,有些是一道名菜,有些是单品和爆品,最终能做出品牌的,一定是肥肠的爆品。
餐饮竞争无论多么激烈,还是会有更多餐饮品类脱颖而出,而出圈的秘密是忠于菜品的品质,忠于做餐饮的初心。
旺销菜谱、餐厅经营案例
餐饮学习、考察培训活动就在东方美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