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获“印度最佳亚洲餐厅”奖
“美食家行会奖”是由印度著名生活方式电视频道“活色生香”主办,由印度顶级厨师、美食家、专栏作者等30多位业内人士组成的专业评审团,每年一届,经过严格程序评选出来的美食界专业奖项,主要表彰印度境内在烹饪口味、技法创新以及美食推广上有重要贡献的餐厅及个人,素有印度“美食奥斯卡”之称。
此次评选,由中国厨师梁小清带队主厨的餐厅获得“印度最佳亚洲餐厅”奖。梁小清先生管理的亚洲餐厅是由中国、日本、韩国、泰国、蒙古等国家的菜肴所组成,无论中餐的煎、炒、烹、炸,日餐的寿司、刺身,韩餐的泡菜、烧烤,泰餐沙拉、咖喱,既要突出各自的风味特点,又要赶上时代潮流。对菜单的安排具有很高的挑战性,对厨师技术和知识面要求很高。今天所取得优异的成绩,跟梁大师多年的对各国菜品的研究和积累分不开的。
其实,说起梁师傅,相信烹友们都不陌生,他是1998年中国最受瞩目青年烹饪艺术家、多次担任东方美食烹饪艺术家国际大赛评委……梁师傅在印度工作快20年了,现任喜达屋酒店的中餐和亚洲餐的行政总厨,他的足迹遍布了印度地区的五星级酒店,大部分的中餐厨师长是梁师傅的徒弟。为推广中餐饮食文化,梁师傅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海外从厨四原则
中餐厨师在海外从厨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让我们来采访采访梁师傅。
Q梁师傅,你曾到过哪些国家从厨?
A 我到过泰国的曼谷、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孟加拉的达卡、秘鲁的利马、文莱的斯市举办过中餐美食节,两次到印度从厨,第一次是1991年,在印度孟买的喜来登饭店,第二次是1998年,从北京的长城饭店到印度的喜来登饭店任行政总厨,主持喜来登饭店的中餐厅,主营川菜。
Q中餐厨师在海外从厨需有什么样的素质?
A 我的体会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就是:博学多识懂外语、中西结合擅变通。
Q能讲得具体点儿吗?
A 可以。

首先要博学多识,做学者型大厨,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一定要丰富,才能适应海外从厨的需要。只会切菜炒菜的打工仔式厨师很难受重视,而博学多识智能型厨师才会受欢迎。如:印度是一个多教的国度,你必须知道一些教种不吃牛肉,因为这是他们敬仰的神,有一些教种不吃猪肉,认为是不洁之物;有的教周二、周四吃素……这就给酒店和厨房出了难题。如何荤素搭配,汁浓味厚,要想许多办法才能做出适应客人口感的美味佳肴,这也需要丰富的学识做基础,在新德里喜来登五星级的饭店,客人很有档次,这里有印度餐、西餐、中餐等多种餐厅,要虚心向外国朋友学习烹饪技术。在这里从厨,孤陋寡闻是无法胜任的。
在厨房管理上,厨师长要做智力型专家。过去在北京长城饭店,厨房有40多人,同样的工作量,在印度只有20人,国外的经营理念是:人越少越好,菜品质量越高越好,这是社会与企业发展的需要。没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是无法管理好高效能厨房的。
Q您英语水平很高,是什么样的契机?
A 中国搞改革开放,就是要增进国际交流,进行国际交流就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机遇,但这是要合乎自己的能耐去等机遇。有些人想出国,但总是缺点什么,如不会语言,就不能交流,我告诫年轻的厨师要学好英语,不然出国后,等学会一点英文,合同到期了,无法发挥自己。
我下决心学英语,还得从长城饭店搞活动时说起,那时我当着客人的面展示厨艺,而公关部人员的翻译使我十分不满意,总感能解释得不到位,不是那么回事儿。那时我便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英语。从90年去印度前开始自学,一直没有间断,十年过去了,我对当地的语言有了了解,还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畅游互联网,不断创新总结国外烹饪工作的经验、感受。印度朋友评价:我是中餐厨师中讲英语讲得最好的。
Q能讲讲您最自豪的事情吗?
A 在印度多年,我填补了两项空白,一是填补了中餐厨师熟练地操作电脑的空白;二是一改印度酒店没有中英文菜单的历史。我还帮助印度卫星国际电视台创了一项收视率最高纪录。2000年2月,印度卫星国际电视台请我主持中国菜的节目,收视率猛增,我现场表演的菜品请大家品尝:宫保鸡丁、鱼香虾球……现场观众都夸菜做得好,反馈电视台要配方的人特多,使电视台创下了收视率最高的纪录。我自己为此也很自豪,饭店的公关部也特别高兴。我受到印度同行的敬重,合同到期但饭店热情挽留不让走,又续了些时间。
Q“中西合璧擅变通”是什么意思?
A 出国之前,我在各大饭店工作了17年,熟悉川菜、鲁菜、粤菜以及淮扬菜等菜系,感到有许多菜是十分近似。如红烧的味道,酸甜的味道,但到国外去做,就必须口味分明,要去发掘更多的口味,更多的特点。

印度在咖喱系列食品的烹饪工艺十分丰富,通过对对方的饮食特点、市场行情、口味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我避开对方的长处,将中国的各大菜系博采众长综合去做,打破帮系,但自己打的招牌是什么,要让宾客明白主打菜系是川菜,开出适应对方国情的菜单子,使中国菜一步一步让宾客接受。如:印度当地人的饮食特点:口味厚重,那么,中国的鱼香味、四川的家常味都是适应他们的菜肴风味。中式汁调料微辣,但对印度客人口味厚重的特点必须再加一些东西,还要保持中国菜的特点,做为中厨一定要明白,我做的是中国餐。
为了吸引客人,我有时专门到当地有名的餐厅吃饭,研究当地人的口味、喜好,不断改进、创造新的菜肴。如广东菜“柠檬软煎鸡”,我知道印度人喜吃煎炸、香、汁多的食品,便将此菜做了改造,挂上脆糊,使其外脆里嫩,这道菜很受欢迎。
我主理的中餐厅也越来越红火,美国大使馆、台湾办事处、新加坡使馆菜非常热爱这里的中餐。美国人的口味喜甜酸、喜欢吃烤鸭,在这里烤鸭被排在新德里的第一位。克林顿在白宫的膳食总监,吃了我的柠檬鸡赞不绝口,要了配方,连吃了许多天,称这道菜口味好,说中餐菜式太丰富太奇妙了!
Q您在印度做中餐,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A 最深的体会就是一个字——“变”!
过去,有一些国内的同行到国外做中餐,要做正宗,在国内怎么做,国外还是这么做,结果把生意给做没了。
举一个十分平常的例子:宫保鸡丁,这款菜是中国用足油,炒得很干。而印度人喜欢多汁的菜,他们有拌饭的习惯。如果抛开宫保鸡丁另做汁不香,那么我就把这个菜做一些改变,使宫保鸡丁有一些原汁原味好 吃的汤汁,将传统的足油变得淡化,小小的改变仍是中国的川菜,但顺应了当地宾客的饮食习惯,使这道典型的中国菜成为当地宾客最受欢迎的菜肴之一。
“宾客至上”是喜来登的服务宗旨。我将国内先进的思想带到国外,客人要求做什么,都可以变。我在研究客人的就餐习惯十分用心。如来这里的新加坡大使,他可以吃点辣的,但要清淡,少油,又要甜一些,讲究精制。而台湾的客人则更讲究,菜量不能太大,追求鲜的程度,讲究吃家乡菜、地方风味,台湾人对吃的讲究就象在考试。我每次都能让这些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他们都成为印度中国餐厅的常客。

所以说,在国外做厨师长很不容易,在出国前必须准备好再动身,不能砸牌子,这一点是我最深的体会。我在印度给大使们做餐不下30位,这也是喜来登饭店公关部的骄傲。在大使来之前,公关部便寄来大使的材料,我就精心准备,不仅注意营养搭配,将中国菜中好的东西结合起来,以一方菜为主,但将其他菜系的优点融在里面,做出适合客人口味的菜品。如四川鱼香脆皮虾,过去是软炸糊,脆的程度不够,我改了一下糊,加上四川的鱼香汁,口感立刻有了变化,令客人唇齿留香,难以忘怀。
概括来说,海外从厨四原则:1.博学多识;2.精通英语;3.做中西合璧菜;4.灵活多变。
Q能跟我们分享一款您的拿手菜吗?
A 可以的。比如“酸甜果肉”,此菜色泽红亮,外酥里嫩,酸甜适口,在印度非常受欢迎。
制法:1.将肥瘦猪肉100克切成细丝,鲜马蹄30克、姜、葱各15克分别切成丝,然后加精盐、味精、五香粉适量、墨鱼胶50克拌匀,制成馅,将馅抹在2张腐皮上,做成2.5厘米粗的卷,上笼蒸15分钟取出,改成2厘米长的小段。2.将青椒、圆葱、番茄各15克,菠萝10克别切成角型,炒锅加入花生油,待油温升至七成热,将果肉下入炸酥,捞出沥油,锅中留少许底油,下入青椒、圆葱略炒留起,下入番茄酱适量及配料和调味品,制成酸甜汁,锅开后勾芡,下入炸好的果肉、青椒、圆葱、番茄、菠萝等配料,翻炒均匀,即可装盘。
梁师傅在厨师行业已经奋斗了快40年了,但他并没有吃老本,一直与国内的同行学习,交流,在继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同时吸取新的烹饪理念。这次获得印度餐饮界的大奖,也证实中餐文化在印度的影响越来越大,也跟梁师傅多年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